破除“土政策” 新能源汽車產業提速發展的最大屏障!
為進一步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7月7日,商務部等17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其中第一條就指出要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促進跨區域自由流通,破除新能源汽車市場地方保護,各地區不得設定本地新能源汽車車型備案目錄,不得對新能源汽車產品銷售及消費補貼設定不合理車輛參數指標。
其實在6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的加大汽車消費支持的政策中,就已經提出要破除新能源汽車市場地方保護。時隔半個多月,17部門的再次重申,凸顯了新能源汽車在當下汽車消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地方保護對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阻礙和干擾。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不徹底鏟除各類“土政策”,地方保護或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速發展的最大屏障。
地方保護或成產業發展最大屏障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負責人郭守剛在7月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率先明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相關各方主動作為,密切配合,奮力推動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新能源汽車市場規??焖贁U大,帶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的快速提升。多款造型靚麗、性能卓越、科技感強的車型成為市場熱銷產品。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滿意度已經追平了傳統燃油汽車。在全球十大暢銷新能源汽車車型中有六款是中國品牌車型。今年1~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消費占比已經超過80%。
關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地方保護問題,郭守剛進一步指出,2022年3月印發的《關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反壟斷法》規定不得對外地商品設定歧視性措施,《若干措施》也提出不得設定本地車型備案目錄和不合理車輛參數指標。
據了解,工信部此前已聯合相關部門針對汽車行業地方保護問題開展了專項督查,后續將加強對地方政策措施的監督核查,推動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統一開放的全國大市場,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規?;l展營造良好環境。
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秘書長章弘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強力推進和行業產銷兩個方面的攜手努力下,市場和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在發展的趨勢中,地方政府的推動作用可圈可點,新能源汽車在哪個地區發展得好,肯定是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的日益擴大,地方政府的一些保護性措施,阻礙了新能源汽車進一步全面發展。首先,地方保護破壞了市場競爭環境的發展,導致市場調節作用失衡。其次,地方保護還阻礙了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進步,使廣大消費者失去了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選擇權。“若要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大做強,讓全國的消費者共享新能源汽車發展所帶來的收益,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就容不得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的存在。”
章弘認為,此次17部門聯合發文,打破地方保護措施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限制,就是力求通過全國性政策“靠前發力、適當加力,進一步促進汽車市場潛力釋放”,以支持全國汽車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消費,穩定和擴大全國汽車市場的均衡發展,這是保障我國汽車產業平穩運行的最有效途徑。
或明或暗 地方保護手段多樣
部分汽車企業負責人透露,地方政府設置有形和無形的“蘿卜坑”,不是新出現的問題,也并非個例,而是地方保護主義的隱性抬頭,“不講武德”地維護局部利益,已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攔路虎”,急需鏟除。
中汽政研在分析解讀17部門《若干措施》時指出,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積極推動下,我國汽車產業的地方保護行為已有較大改善,但仍有部分城市的汽車市場存在制度規則不統一、市場分割等問題。
具體來看,一是部分城市要求企業額外申請準入或備案。對滿足國家標準法規要求的產品,額外提出企業開展地方檢測、申請地方準入等要求,由地方主管部門審批通過后,才能進入地方“目錄”。二是地方補貼拖欠或優先支持本地企業。部分城市開展往年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的清算兌付中存在申領過程繁瑣、補貼拖欠等情況。三是補貼或獎勵政策大多支持本地企業。部分地方政策明確提出支持本地企業或本地生產的產品,或者設定有傾向性的技術指標要求。以上行為不利于我國建立公平合理的汽車市場競爭秩序,增加了企業進入當地市場的時間和額外成本。
章弘也告訴記者,就在不久前,某些一線城市還在針對某些銷售火爆但非本地生產的車型予以限制,具體做法就是對產品的軸距長短、底盤高度予以限制,不符合要求的車型不予上牌。另外在補貼政策中,只給本地生產、本地上牌、本地置換的車型發放補貼,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外地生產的車型,則不予補貼,人為造成部分原本價格相近的產品,最終市場價格相差1萬元左右,導致市場公平競爭原則失衡。
章弘進一步指出,由于汽車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對各地經濟發展拉動性很大,可以帶動多產業的協同發展,所以很多地方都優先選擇發展汽車產業,加劇了市場競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代表著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其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還可以拉動城市經濟向電子化數據化信息化轉型。因此各地政府都會抱著這個嶄新的機遇,試圖在新產業新趨勢里分一杯羹,于是地方保護主義措施悄然滋生。
為了保護各自的利益,許多地方要求進入本地的汽車廠家必須在本地配套生產零部件,或者要求試圖進入該地區市場的汽車企業必須在當地建廠,并對這些汽車企業有著明確的稅收指標和就業指標要求。其中一些一線城市還有自己的車型目錄和檢測標準,為其他地區車企進入本地市場設置了重重障礙。
擾亂市場秩序 觸犯法律法規
記者通過對部分地區今年上半年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方案的研究發現,不論是適用對象、補貼方式、申請條件還是申報流程,甚至補充說明中,并未看到對本地企業的保護和對外地企業的排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告訴記者,如今的地方保護已經變得更加多樣和隱晦,可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一定不會出現在公開的書面規定中,通常是給出一些限制條件,最后層層篩選下來能夠滿足條件的受益者恰是本地企業,也可以說是為本地企業“量體裁衣”。
王青介紹,地方保護不是我國現發展階段下特有的現象,在歐盟、美國等發達市場經濟體發展過程中也曾普遍存在,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更是一個共性問題。地方利益始終存在,如果立法司法權限不清晰、市場監管制度不完善、社會監督機制不到位,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必然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比如歐盟成員國和歐盟、美國各州和聯邦政府之間至今仍存在利益博弈,只不過有一個相對較好的法治環境及制衡機制。
事實上,地方保護是為了地方利益和局部利益,其產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地方財政出資補貼,卻補貼給了外地企業,這對于地方利益和本地企業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局部利益的相加并不一定與全局利益的訴求相容,需要由中央政府層面加以監督約束,為市場體系乃至整個市場經濟體系的全局和長遠發展鋪平道路。
地方保護對市場體系長期發展和整體經濟效率提升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視。首先,市場是碎片化、分隔化的,企業無法在全國市場配置資源和要素,進而提升經濟效率。其次,也正是因為市場分隔,每個市場既封閉又狹小,企業無法達到規模經濟,而缺少規模做支撐,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就無法脫穎而出。再次,地方保護容易讓企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創新能力和產品競爭力上,而是放在與地方政府的公關上,構筑非經濟和市場層面的競爭力。這不僅背離了現代市場經濟的根本,而且也不利于地方企業的長遠發展。王青強調,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保護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實際上已經違反了不正當競爭法、行政許可法、反壟斷法、采購招標法等法律法規,本質上是違法行為。
的確,汽車是一個以規模和品牌效應著稱的行業,地方保護不僅不符合市場公平競爭規律,而且會阻礙技術進步,阻礙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看到,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還不夠大時,要使有競爭力的企業脫穎而出,就得有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如果區域分割嚴重,產業小而散,就會降低資源配置效率,企業難以做大做強,也難以形成全國乃至全球性大品牌。如果被保護的企業在市場上得不到充分競爭,就會喪失創新活力。對于消費者來說,產品選擇權被剝奪,難以獲得優質產品,也會抑制汽車消費潛力的釋放。
對此也有人持相對寬松的態度,四川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就認為,地方政府出資補貼新能源汽車消費,難免會“偏袒”對當地稅收、就業、穩定有貢獻的本地企業。但如果要求地方政府在促消費過程中完全“一碗水端平”,承擔巨額補貼資金的地方政府,則很容易失去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動力。“水至清則無魚”,關鍵在于地方政府要把握好鼓勵本地企業的“度”,加快改革財稅體制,理順地方財權和支出責任,優化政績考核導向。
優化財稅制度 重在法規落實
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性產業,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立全國汽車統一市場,對于促進汽車消費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汽車產業由大到強,以及帶動國民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中汽政研預測,此次《若干措施》發布后,預計還會出臺配套措施,進一步建立和強化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汽車市場。
打破地方壁壘,職能部門要劃定統一的起跑線,設置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讓企業參與競爭有規可依,壓縮地方自行其是的操作空間;要敢于清理看似“合規”的地方保護主義政策,打通各類堵點。各地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要求,加快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土政策”。
王青認為,消除地方保護,要同時弱化地方政府的保護“動力”和保護“能力”。從中長期來看,要從財稅體制、公平競爭、政府和市場關系、政績考核等體制機制角度,加快改革步伐,從根本上消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對全國統一市場產生的不利影響。從短期來看,在拉動汽車銷量上,要引導地方政府以促消費為主要目標,盡量避免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產值、稅收等多重目標;從補貼制度的設計上,更加突出和保障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在更高層面形成消費者和企業的投訴、監管、評估和懲罰機制。“事實上,目前的法律法規文件對于消除地方保護已經足夠,關鍵在于各級部門和地方政府如何真正落到實處。”
章弘則認為,目前我國保障市場公平競爭原則的法律法規,基本來自于對市場消費行為的法律法規,專門針對汽車行業公平發展的法律法規還很欠缺。因此,今后立法機構和政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促進新能源汽車和二手車跨區域自由流通,禁止新能源汽車市場地方保護的法律條款。與此同時,在繼續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讓充電設施迅速進入社區、停車場、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客貨運樞紐等地區,促使充電樁運營企業下調充電服務費等方面有所作為。
有業內人士呼吁,為防止隱蔽的壁壘擴大化,有必要查一查目前地方的各種做法背后是否有貓膩,是否存在暗箱操作,是否有利益輸送。只有這樣,才能優化營商環境,才能給市場主體發展信心,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循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7-25 14:54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7-25 14:54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大家都在看
精彩視頻
相關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