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SUV“爆款”難覓 背后原因值得行業思考!
近年來,隨著汽車產品的大量增多,高性價比的產品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中國頗受消費者歡迎的SUV市場,很多自主品牌SUV不但售價仍然保持低位,配置還在不斷提升,一些12萬元的產品都能夠匹配8AT變速器,配裝2.0T發動機的車型也降至13萬元。但面對如此高性價比的自主品牌SUV,市場已經遠沒有當初的熱情,“爆款”產品近乎銷聲匿跡,個中原因值得行業思考。
SUV“爆款”難覓
曾經,哈弗H6憑借較高的性價比、豐富的車型選擇一舉成為SUV市場的“爆款”,創下月銷8萬多輛的佳績。一騎絕塵的同時引領一眾品牌紛紛效仿,推出各種同類產品。然而,在企業對SUV市場熱情不斷高漲的同時,這一市場的增速卻在下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SUV銷量同比增長3.3%,雖然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這一細分市場仍保持正增長實屬不易,但相對高峰時期兩位數的銷量增長,增速已經明顯放緩。在這種情況下,所有SUV的銷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目前,SUV市場仍是乘用車領域一個銷量較高的細分市場,但月銷量8萬輛的“爆款”卻很難見到了。哈弗H6在6月的銷量已經下滑到了2萬多輛。數據顯示,6月,SUV市場的銷量前三位分別是Model Y、宋PLUS新能源和本田CR-V,銷量分別為52150輛、31787輛和23341輛。今年上半年,SUV市場共有5款車型銷量突破10萬輛,分別是宋PLUS新能源、Model Y、哈弗H6、長安CS75 PLUS和東風本田CR-V,銷量分別為159068輛、133666輛、123496輛、111594輛和108248輛,如今銷量冠軍半年的銷量也不過是銷量高峰時“爆款”車型兩個月銷量。在SUV市場整體銷量難以高增長的情況下,“爆款”車型減少在所難免。
“隨著各細分市場增速的放緩,一款車型紅遍大江南北的現象越來越少了。”在全國工商聯汽車商會新能源汽車分會會長李金勇看來,無論是傳統燃油車領域,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單一車型的高銷量都很難繼續下去,這主要和當前乘用車市場的銷量放緩和產品的極大豐富之后帶來的激烈的市場競爭有關。
市場競爭空前激烈
與銷量爆款逐漸減少同時出現的是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以中低端SUV市場為例,同類產品不斷增多的同時,大家都在競相提升產品的性價比。雖然價格有所提升,但相比配置的升級,這一市場的產品性價比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例如配裝8AT變速器的車型價格已經下探到12萬元左右。
在傳統硬件不斷升級的同時,SUV市場的智能化、舒適性等方面的配置也在不斷升級,如全語音代客泊車系統、人臉識別系統、智能車機系統、遠程啟動功能、OTA在線升級、72色氛圍燈、360°全景影像等曾經高端車型上才有的配置,如今已經成為這些車輛的標配,SUV產品的動力性、舒適性和智能化水平普遍有了很大提升。
“現在自主品牌的競爭太激烈了,而10萬元的市場消費者最在意的是性價比,往往2000~3000元的價格差就會失去一個客戶。”一家自主車企的市場責任人向記者強調,大家為了搶奪市場份額,只能通過不斷增加產品配置來提高性價比,這就導致企業很難有充足的利潤。但這塊市場又不能放棄,只能想盡各種辦法不斷推出新產品。而新產品同樣又不得不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各款產品的性價比在不斷提升的同時,差異化卻越來越小。
在車企紛紛推出更具性價比的產品搶奪市場份額的同時,它們還在不斷豐富自身的產品矩陣。同一家企業,在SUV領域往往有幾款產品同時熱銷。這些豐富的產品在幫助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的同時,也瓜分了總銷量,從而讓“爆款”車型難以長久。
在同質競爭中尋求差異發展
值得肯定的是,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之際,自主品牌產品普遍提升車輛性價比和各方面質量水平,提升了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數據顯示,6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99.4萬輛,同比增長43.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4.8%,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489.1萬輛,同比增長16.5%,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7.2%,比上年同期上升5.3%。在SUV領域,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仍維持在半數以上,面對合資品牌在SUV市場的不斷加碼,自主品牌表現出一定競爭力,而且這種競爭力不僅讓它們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持續上升,還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數據顯示,6月我國乘用車出口19.8萬輛,環比增長1.1%,同比增長65.6%;上半年,中國產乘用車出口94.5萬輛,同比增長49.7%。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主品牌產品競爭力的提升,不僅幫助它們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不斷上漲,在海外市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判斷,自主品牌國內外銷量和市場占有率持續增長的態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許海東說。
不過,在整體競爭力提升的同時,自主品牌同質化競爭的問題仍在加劇。“現在的市場同質化競爭太嚴重了。”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表示,尤其是自主品牌之間,嚴重的同質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們的進一步發展。以10萬元SUV市場為例,競爭對手之間不僅在產品動力性能、外形設計、乘坐舒適性和智能化方面全面展開競爭,甚至在價格上“近身肉搏”,大家心照不宣地瞄著競品定價。為了搶奪市場份額,還在銷售政策及售后服務等領域全面競爭。但事實上,這樣的同質化競爭在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的同時,對自主品牌的長期健康發展將帶來不小的傷害,導致自主品牌雖然競爭力不斷增強,但品牌溢價能力卻很難提升,向上發展之路顯得底氣不足。
近年來,自主品牌正在集體突圍,試圖走出在低端市場同質化惡性競爭的困局,推進品牌向上,向高端化發展。目前看,有些品牌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以長城汽車在SUV市場的推陳出新為例,大狗、坦克等新車型的推出,讓其在SUV市場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和口碑。坦克在一定范圍內已經成為新硬派越野的代名詞,引領著這一市場的消費風潮。不過,在這種創新發展中,同質化競爭的問題仍然存在。就在坦克熱銷的同時,其他車企很快推出了同類產品,讓這一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正如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所言,自主品牌在向上突圍的過程中,一定要尋求更多差異化發展之路,做出特色、品質,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7-26 16:23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7-26 16:23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大家都在看
精彩視頻
相關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