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深智能五周年:自主創新、多場景賦能、深耕聚焦
自動駕駛,猶如汽車工業中的一顆明珠,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而無人配送這一細分賽道更是吸引眾多競爭者的參與。
作為無人配送行業的佼佼者,行深智能基于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不僅迅速在業內站穩腳跟,市場拓展更是駛入了快車道。
2022年7月28日,是行深智能成立的五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行深智能創始人安向京對記者表示,成立5年來,行深智能實現了從0到1 ,再到1000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市場對行深智能的認可也讓自己更加堅定了將自動駕駛當做畢生事業追尋的目標。
行深智能的官方資料顯示,成立至今的五年里,行深智能將無人駕駛技術應用于末端物流無人配送領域,致力于城市級共享運力平臺打造。行深智能已經實現無人車千臺量產,在海內外90多個城市286個站點實現多場景持續運營服務;累計測試與運營里程實現55萬公里,累計配送包裹數達到120萬件。
如果簡要談行深智能的階段性成功的秘訣,可以用“自主創新、多場景賦能、深耕聚焦”這幾個特點來總結。
自主創新指的是行深智能的技術優勢
安向京教授是原中國國防科技大無人系統研究所副所長。2003年主持設計了我國第一輛無人駕駛轎車的視覺導航系統,2011年參與完成了首次“長沙至武漢”的長距離全無人駕駛實驗。在自動駕駛領域研究多年,安向京深知只有將技術應用于普惠式的場景之下,為用戶帶來真實的價值,這樣才能實現蓬勃的發展。
“我們核心團隊來自國防科大,有30多年的無人駕駛研究和工程經驗,一直聚焦產品和技術的研發。我們獨有的技術路線決定了我們不依賴于國外系統,不依賴于開源軟件,在末端配送應用場景運行和比選中能脫穎而出,為用戶提供穩定、可靠、全覆蓋的整套無人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安向京說。
誠然,自動駕駛的安全性,特別是數據安全一直是業內格外關注的重點。得益于多年無人駕駛研究和工程經驗,行深智能更是對自主創新有著不一樣的理解和追求。
據介紹,行深智能自主可控的軟件架構體系不依賴開源軟件安全性高,此外,基于時空對準的多源傳感器深度融合感知技術,行深智能無人車不依賴GNSS,可以實現室內外平滑運行無縫切換和高精準定位。行深智能基于硬件把控和底層研發能力,具有完整響應客戶需求的正向端到端設計能力。
同時,基于自主可控技術,行深智能研發了適應多種末端物流應用場景的超影、奔霄、絕地和布衣等系列L4級無人車產品,以及適用多種無人駕駛車型的無人駕駛核心套件。行深智能新一代自動駕駛套件,一站式提供智能駕駛計算平臺、激光雷達、組合慣導、目標識別相機、GNSS等設備及SDK,可為無人車企業、應用探索者提供穩定的系統級解決方案。
多場景賦能則展現了行深智能在智慧物流中各個細分場景的實力
細數行深智能的運行場景,覆蓋范圍非常廣泛。比如校園、園區、廠區、景區以及方艙醫院等場景下都可以見到行深智能無人車的身影。
在安向京看來,自動駕駛的技術也需要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做支撐。行深智能始終致力于多層級產品研發和多場景應用探索,通過量產打破自動駕駛成本壁壘、通過豐富的產品體系實現無人駕駛的應用推廣。
據介紹,行深智能與京東、華為、美團、富士康、中國郵政、日本樂天等合作伙伴一起把無人車廣泛應用于校園、園區/廠區、景區和健康驛站等多個場景,推進無人駕駛在末端配送領域實現全場景應用。
在校園場景下,行深智能與湘潭大學、江漢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密切協作,建立產學研合作,賦能校園無人駕駛人才培養。啟動校園無人車配送服務,行深智能攜手多所校園,開啟智慧校園“無人駕駛+”時代。在校園快遞無人配送場景中,行深智能無人車采取快遞集單班車站點無人配送模式,即無人配送采用定點、定線、定單次配送方式,學生根據配送路線和時間點,結合自己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配送時間和取件站點。這樣學生即可享受便捷的無人配送服務,這也是一種效率比較高的配送模式。
在智慧園區/廠區場景之下,行深智能無人車協助華為松山湖研究所智能化配送,聯合京東集團打造全球首個智能配送旗艦站,助力美團首家AI智慧門店落地北京首鋼園,為富士康提供無人“智慧物流”整體運轉方案,實現園區/廠區數字化轉型示范應用。
在智慧景區場景下,行深智能在廣州海珠湖公園、海珠濕地公園投放無人零售車,助力江蘇園博園智慧景區升級,為日本蓼科東急度假城戶外豪華露營提供無人配送服務,實現景區場景下無人車業務的海內外市場布局。
近年來疫情反復,為助力全國抗疫,行深智能以無人車為載體,打造“1+2+3+4+5”非接觸式安全防護無人配送體系,提供餐飲/藥品/核酸標本/防疫物資配送、垃圾清運、環境消殺等服務,減少交叉感染,實現降本增效。行深智能無人車率先進入廣州國際健康驛站,深入上海各大方艙醫院和隔離點,進入上海、廣州、長沙等社區參與一線抗疫,成為無人駕駛技術公司科技抗疫的典范。
聚焦無人配送,深耕智慧物流是現階段行深智能的主要目標所在
無人配送場景非常廣泛,行深智能目前將主要精力放在快遞配送等領域。
“無人駕駛商業落地有自己的路徑,從低速到高速,從載物到載人,從限定區域到開放區域。”安向京解釋了行深智能專注于無人配送等智慧物流的原因。在他看來,無人駕駛商業化會最先落地末端場景。
安向京進一步指出,物流配送被信息化之后效率會大大地提高。承載信息化物流的最佳的交通工具就是無人車。對于無人配送來說,做到無人化不只是節省了配送員,而是運輸過程的智慧化和信息化,從而帶來的效率提高。對于快遞無人配送來說,可以做到集單,形成規模優勢,從而降本增效。
行深智能多年深耕無人駕駛自主可控技術研發與應用,打造1+X共享運力底座。行深智能將持續聚焦末端物流無人配送,賦能智慧物流。積極探索“自動駕駛+”更多元化的應用場景,促進行業發展,打造共享運力平臺,讓無人駕駛為人民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體驗。
采訪中安向京還特別強調了普及自動駕駛專用道的作用。在真正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目標之前,有必要先在公路上建造自動駕駛的專用車道,以避免人類車輛干擾自動駕駛系統運行,提升運輸效率。在自動駕駛專用車道建立前,可以參考城市公交專用車道,考慮開辟夜間無人駕駛專用車道。在這樣的一條道路上實現定單、定點、定線運輸的效率非常高,通過諸如此類方式構建中國特色無人駕駛發展之路。
就在7月18日,上海啟動了首條自動駕駛測試專用道,東海大橋實施自動駕駛測試專用道的管理措施,自動駕駛測試專用道設置在東海大橋雙向最外側三號車道,工作日每日10時至13時作為自動駕駛測試專用道。當日,智能重卡在高速公路場景下的隊列跟馳自動駕駛“減員化”運營測試也正式啟動,預計年內將進入實質性“無人化”運營階段。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上海自動駕駛專用車道的啟用,未來有望有更多城市的類似道路放開,以點帶面,形成示范與集群效應。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7-27 15:44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7-27 15:44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大家都在看
精彩視頻
相關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