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鏈主”!汽車產業鏈轉型升級的關鍵之舉
搶“鏈主”、選“鏈主”、扶持“鏈主”……目前在汽車行業,“鏈主”這個角色正被寄予厚望。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實施領航企業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各地政府在打造產業鏈“鏈主”企業的同時,要重視發揮其生態主導力。
上海、陜西、山西、重慶、廣州等地接連出臺相關措施和制度,以圖發揮好“鏈主”效應,打造本地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鏈主”在產業生態中處于樞紐地位,核心凝聚力強。抓住“鏈主”企業,就相當于抓住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牛鼻子”。
據了解,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更容易發揮“鏈主”效用,形成產業聚集,打造產業生態。同樣,“鏈主”企業還能夠帶動整個產業鏈迭代升級,保持產業鏈成本和技術優勢。在汽車產業變革的當下,發揮好“鏈主”作用,培育潛在“鏈主”,是我國汽車產業鏈轉型升級的關鍵之舉。
“鏈主”企業成重點關注對象
6月22日,山西首款甲醇重卡下線。“通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能源優勢,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優勢能夠形成產業鏈優勢。”吉利汽車晉中公司董事長劉玉東表示,作為“鏈主”企業,吉利的甲醇汽車技術優勢與山西的甲醇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相結合,做出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此次甲醇重卡和醇電混動轎車的下線,必將對山西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劉玉東的發言,可以看作“鏈主”企業與地方產業鏈相互協同作用的一個縮影。這樣的案例遍布全國各個省市,“鏈主”企業正在成為香餑餑。
今年6月,廣東省工信廳網站發布《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遴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將圍繞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每條重點產業鏈遴選2~3家“鏈主”企業(1家國有企業、1~2家民營企業或外資企業)。
日前,山東省國資委副主任王緒超表示,浪潮集團、濰柴動力、山東鋼鐵、華魯恒升等13戶省屬企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先進材料、高端化工等11條標志性產業鏈中擔任“鏈主”企業。山西省更是首批精選確定了10條重點產業鏈及首批20家“鏈主”企業,提出目標: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6條千億(元)級、4條500億(元)級的產業鏈,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鏈主’現象此前就存在,現在只是正式提出了這個新概念。通俗點說,在產業鏈里,任何一家龍頭企業都有上下游相關配套企業。當地政府在招商引資之時,如果有一家核心企業過來,那么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業都會跟著過來。因此,大家爭搶龍頭企業,而這些龍頭企業中,有些就是‘鏈主’。”
記者了解到,現在對于“鏈主”的定義,比較受認可的一種是:在整個供應鏈中占據優勢地位,對供應鏈中企業的資源配置和應用,具有較強直接或間接影響力的企業。它不僅是整條供應鏈價值實現最相關的企業,而且肩負著提升整個供應鏈績效的重任。
那么,什么樣的企業能夠成為“鏈主”?通常來看,鏈主企業具備的特征是位于供應鏈下游,接近消費市場,具備品牌影響力,在研發、營銷方面具備超強實力,終端產品制造商等。
7月19日,第一批陜西省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擬遴選名單進行公示。公示名單中,產業鏈“鏈主”企業共75戶,其中包含重卡產業鏈2戶,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3戶,氫能產業鏈4戶。值得注意的是,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3戶企業分別為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西安吉潤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和寶雞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今年5月,上海臨港新片區2022年工業互聯網綜合性應用試點示范“鏈主”企業擬認定名單公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當選“鏈主”企業。
形成供應鏈 聚集生態鏈
“鏈主”在汽車行業“出圈”,除了國家層面和地方政府的大力倡導支持外,還與兩大要素有關。一是汽車產業變革帶來的影響;二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對供應鏈穩定的渴求。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在架構和數量方面,都與傳統汽車不一樣。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數量有限,采用模塊化架構,供應鏈長度更短。這樣就更容易在某個區域內形成產業聚集。”上海市汽車零部件行業協會秘書長樊澤芳告訴記者。
樊澤芳認為,“鏈主”企業在汽車產業鏈中發揮的作用不難理解。“整車企業帶動零部件企業,零部件企業帶動供應鏈。”不過,她強調,“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鏈主’帶來的頭部效應,并不僅僅是縱向供應鏈的形成,還有橫向生態鏈的聚集。”
據悉,作為“鏈主”企業,位于成都青白江區的中國重汽集團成都商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汽成商”),在上下游需求驅動和地方政府推動下,產業鏈本土配套率正在提升,讓企業發展更具成本優勢、技術優勢。而從整車生產環節來看,在重汽成商的帶動下,一大批配套企業正在涌入青白江區,這批企業已與重汽成商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戰略合作關系。
比如,2020年,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國產化率就達到了70%。目前,除了核心的芯片、集成電路外,車身整體幾乎都在中國制造,供應商大部分來自江浙滬包郵區。這說明長三角城市群在汽車產業鏈上形成了高效協同。
此外,今年以來,我國多地疫情反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停工停產,供應鏈“斷鏈”造成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層層放大。汽車及零部件供應鏈分工細、鏈條長,不確定性更大。為了應對不確定性,相比“囤庫存”,圍繞核心企業打造更聚集的供應鏈,成為保供的舉措之一。
范永軍向記者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此前供應鏈是專業化分工。由于疫情原因,導致供應鏈面臨的問題更復雜。如果某個區域出現了疫情、沖突等黑天鵝事件,導致生產停滯供應不上,就會引起上下游核心企業的生產停滯。因此,各方想把整個供應鏈條掌控在自己手里,甚至從國際轉移到國內。然而,在國內,如果某個地區因疫情出現管控,也可能導致供應鏈斷裂?,F在,在一個區域內或一家企業周邊完成供應鏈布局,從供應鏈的自主管理來說,可以保證整個供應鏈順暢、生產不停滯。”
聚“鏈主”打造產業集群
在今年5月成都武侯區舉行的“鏈主”企業座談會上,該區負責人表示:“把鏈主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一個產業集群中的上下游企業就能廣泛受益,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也會更有底氣。”
范永軍表示,現在地方政府都在搶“鏈主”,希望把“鏈主”抓在自己手上。有“鏈主”在,其他配套企業自然會吸引過來。“鏈主”就像自帶光環和流量的“明星”,其他的供應鏈企業會追隨而來。這對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來講,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相當于抓住一家企業,就能引來一群企業,甚至可以組建供應鏈體系生態。”他強調。記者了解到,一汽-大眾在成都建設了年產能60萬輛的工廠,200家上下游供應鏈配套企業因此聚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要想發揮好“鏈主”的作用,并不僅僅是給出誘人的政策支持這么簡單。如果單純為了引進“鏈主”打造產業鏈,很容易造成重復建設和產能浪費。據悉,五六年前,新能源汽車被“炒”得火熱之時,很多地方都投入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建設的大潮中。如今再看,真正建設成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還是圍繞頭部整車汽車業或供應鏈的,并不是政策說了算。
因此,地方政府需要結合當地優勢資源,量體裁衣,引進“鏈主”企業。比如,四川的鋰礦資源多,利用水電發展有便利條件,這種先天的資源優勢成為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企業選擇在宜賓落戶的原因。
再比如,晉中市工信局副局長陳玉斌表示,將持續做強電動、甲醇等新能源汽車“優勢鏈”,構建“政府+鏈主+產業園”聯動發展模式,做大做優“鏈主”企業,提質增效“鏈核”企業,補齊拉長“鏈條”企業。這一做法源于在發展甲醇產業方面,山西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樊澤芳告訴記者,“鏈主”企業選址落戶,不僅要看稅收政策,還需考察有沒有產業配套基礎;或是否已有頭部企業落戶此地,有可以共用的供應鏈。據介紹,現在地方政府對于“鏈主”招商,基本都是“一企一策”。樊澤芳提到,目前“鏈主”落戶何地需要衡量兩個環境因素:軟環境和硬環境。除了地方政府給出的政策優惠等硬性指標,還要看整個產業配套。尤其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密集型產業,更離不開上下游企業的聯動研發,以及人才配套等。
“鏈主”不是“惟大”、“惟富”
對于“鏈主”的支持和培育,地方政府也在“放大招”。6月7日,廣州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廣州市構建“鏈長制”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將針對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能源等21個產業規模實力強、產業鏈條完善、龍頭企業支撐突出、發展空間大的產業,建立“鏈長+鏈主”的工作推進體系。
其實,在2020年9月國務院文件《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中,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鏈長制”的概念,要構建“鏈長制”責任體系。此后,各省市陸續出臺相關規劃文件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推行“鏈長制”。當前,“鏈長制”已日漸成為地方政府雙招雙引、優化營商環境、產業鏈協同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和完善產業配套的重要制度支撐。
沒有哪家企業生來就是“鏈主”,小企業也會成長為中型企業,中型企業未來就是大型企業。“鏈主”能夠與中小企業共同成長,也將培養更多未來的“鏈主”企業。在汽車產業變革的當下,一項新技術的出現就能改變整個產業鏈的模式。因此,諸多“專精特新”企業有潛力成為“鏈主”。“現在,很多自主品牌企業擁有創新和研發能力,未來的發展潛能很大。當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有可能成為‘鏈主’企業。”樊澤芳提到,當地孵化出“鏈主”企業后,有了頭部效應,政府就可以從被動招商變成主動引商。
換言之,在汽車產業變革時期,不能對“鏈主”的定義狹義化。過去,衡量“鏈主”的地位,需要看企業規模和納稅能力等?,F在,還需要看到“鏈主”企業給產業布局帶來了什么改變,是否能引領整個產業迭代等。
近年來,“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不斷深入汽車價值鏈,國內智能汽車企業也迅速崛起、搶占賽道。長安汽車圍繞“軟件定義汽車”,打造了軟件技術及移動智能平臺——長安軟件,成為首家國有大型車企設立的獨立軟件公司。作為重慶汽車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在長安汽車的引領帶動下,重慶仙桃數據谷加快聚集起一批智能汽車細分領域企業。
總部位于北京中關村的北斗星通,是我國衛星導航產業首家上市公司。去年,北斗星通將汽車智能網聯軟件總部落戶仙桃數據谷,注冊成立奧莫軟件,專注于突破汽車軟件、智能駕駛、整車OTA升級等領域技術。目前,其正在為長安汽車近20款車型提升智能化水平。隨著長安軟件、北斗智聯、中科創達、黑芝麻智能、追勢科技、光庭信息等30余家企業落地,方圓2平方公里的仙桃數據谷,成了汽車軟件企業聚集地。
應塑造“格調”注入“靈魂”
“龍頭企業在行業里代表了專業方向和發展潮流,憑借其實力對產業鏈進行整合,成為現在所說的‘鏈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指出,這些龍頭企業自身具備深厚的產業背景,且傾向于在自身所涉產業鏈中進行布局,更有能力識別出具備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同時龍頭企業還能為中小企業帶來從資金到技術、訂單等多維度的要素支持,可以利用產業協同優勢,幫助中小企業快速成長,盡早融入產業鏈、供應鏈和市場循環。
可以說,“鏈主”企業要有自己的高標準,要塑造整個產業鏈的“格調”,為整個產業鏈注入“靈魂”,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轉型升級。
作為廣州惟一一家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鏈主”企業,樹根互聯以“鏈主”推動了新行業“鏈主”企業的誕生,比如,其產業鏈中的千鳥互聯就成為了廢紙回收行業的“鏈主”企業。換句話說,樹根互聯成為賦能“鏈主”的“鏈主”企業。目前,樹根互聯支持工業協議超過1100種,正在為裝備制造、汽車整車、零部件、鋼鐵等48個細分領域提供服務,為灣區、廣東、乃至全國工業企業實現低成本、低門檻、高效率、高可靠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助力。
6月,在樹根互聯承辦的“廣聚群鏈灣區啟航”產業鏈供需對接活動上,樹根互聯、廣汽乘用車、廣汽埃安、東風日產與金龍汽車(蘇州)、舍弗勒集團、蘇州中成新能源、飛得濾機(蘇州)等8家企業成功簽約。
此前,重慶市原市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上提到,要培育中國自己的生態主導型“鏈主”企業。放眼全球,微軟公司、谷歌公司、蘋果公司都是生態主導型企業的典型例子。
在黃奇帆看來,今后二三十年,能夠形成萬億美元級別市場的“五大件”,包括以下五種:一是無人駕駛的新能源汽車,二是家用機器人,三是頭戴式的AR/VR眼鏡或頭盔,四是柔性顯示,五是3D打印設備。因此,要積極進行前瞻性布局主動出擊,圍繞這些重點產業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鏈集群。
用“鏈主”企業鏈接未來,“新四化”賦予汽車產業鏈的機遇,可遇不可求。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7-27 15:52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7-27 15:52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大家都在看
精彩視頻
相關詞